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4:27:04   浏览:82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
  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
  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第三条 本准则规范下列投资性房地产:
  (一)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三)已出租的建筑物。
  第四条 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一)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
  有的房地产。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第五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一)企业代建的房地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 号——建
  造合同》。
  2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和售后租回,适用《企业会计准
  则第21 号——租赁》。
  第二章 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六条 投资性房地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七条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
  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二)自行建造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
  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按照相关会计准
  则的规定确定。
  第八条 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本准则第六条规
  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不满足本准则第六条
  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 后续计量
  第九条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
  3
  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本准则第十条规定的除外。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建筑物的后续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土地使用权的后续计量,适用《企业会计准
  则第6 号——无形资产》。
  第十条 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
  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
  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
  估计。
  第十一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
  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二条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
  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28 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处理。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
  转为成本模式。
  4
  第四章 转换
  第十三条 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房地产用途发生改变,满足下列
  条件之一的,应当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其他资产或者将其他资产转
  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
  (三)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四)自用建筑物停止自用,改为出租。
  第十四条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
  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第十五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
  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
  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六条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
  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
  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
  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第五章 处置
  第十七条 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
  5
  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
  第十八条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
  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
  入当期损益。
  第六章 披露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下列
  信息: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金额和计量模式。
  (二)采用成本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或摊销,以及减值
  准备的计提情况。
  (三)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以及
  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四)房地产转换情况、理由,以及对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五)当期处置的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对损益的影响。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寄自或寄往香港、澳门的个人邮递物品监管办法

海关总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寄自或寄往香港、澳门的个人邮递物品监管办法

1984年9月25日,海关总署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及《海关对进出口邮递物品监管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寄自或寄往香港、澳门的个人邮递物品,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以内,并且每次价值不超过人民币一百元,每个家庭全年寄进或寄出各不超过人民币三百元的,由海关按章征税或免税放行,但寄进邮包每次税额不足十元的,予以免税放行,超过的仅征超过部分。物品的价值,寄进的由海关参照到岸价格核定,寄出的按内地市场零售价格核定。“个人邮寄物品限量表”所列的物品,应当受表列规定的数量或价值的限制。
寄自或寄往香港、澳门的邮包,必须具备报税单一份(进口小包可粘贴绿色验关签条),以供海关查核留存。寄件人在报税单(或绿色验关签条)上,应当如实填报内装物品的品种、数量、价值。
第三条 寄自香港、澳门的个人邮递物品,由设有海关的邮局交海关查验;并按章征税或免税放行。
寄往香港、澳门的个人邮递物品,在设有海关的邮局投寄的,由寄件人直接交驻邮局的海关查验;在没有设海关的邮局投寄的,由邮局交海关查验。
第四条 不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物品,除经海关特准的以外,不准寄进或寄出。对禁止寄进或寄出的物品,可以退给寄件人;但是对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卫生有害而被扣留的物品不予退还。
第五条 寄进物品经寄件人申明放弃的,由邮局送交海关处理。超过邮局规定的保管期限还未交税领取的物品,由邮局退回寄件人;无法退回的,按放弃物品的规定处理。
第六条 本办法没有规定的事项,按《海关对进出口邮递物品监管办法》办理。
第七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起实施。
附:个人邮寄物品限量表
------------------------------------------------------------
| 物品名称 | 寄 进 | 寄 出 |
|------------------|------------------|----------------|
| 中药材、中成药 | | 共50元 |
------------------------------------------------------------
注:1.旧衣着和旧的床上用品不准寄进。
2.麝香、蟾酥、避孕用具和避孕药不准寄出。


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和法明传[1998]213号文件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和法明传[1998]213号文件的通知

1998年12月29日 证监法字[199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证管办(证监会):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资金等问题的通知》(法发[1997]27号)和《关于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通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法明传[1998]213号)转发给你们,请以此为依据,妥善处理监管区域内人民法院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资金的有关事宜,并与人民法院做好协调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资金等问题的通知

(1997年12月2日 法发[1997]27号)

  为了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现对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或执行生效法律文书过程中,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清算资金等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及其异地清算代理机构开设的清算帐户上的资金,是证券经营机构缴存的自营及其所代理的投资者的证券交易清算资金。当证券经营机构为债务人,人民法院确需冻结、划拨其交易清算资金时,应冻结、划拨其自营帐户中的资金;如证券经营机构未开设自营帐户而进行自营业务的,依法可以冻结其在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及其异地清算代理机构清算帐户上的清算资金,但暂时不得划拨。如果证券经营机构在法院规定的合理期限内举证证明被冻结的上述清算帐户中的资金是其他投资者的,应当对投资者的资金解除冻结。否则,人民法院可以划拨已冻结的资金。

  证券经营机构清算帐户上的资金是投资者为进行证券交易缴存的清算备付金。当投资者为债务人时,人民法院对证券经营机构清算帐户中该投资者的相应部分资金依法可以冻结、划拨。

  人民法院冻结、划拨期货交易所清算帐户上期货经纪机构的清算资金及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上投资者的清算备付金(亦称保证金),适用上述规定。

  二、证券经营机构的交易席位系该机构向证券交易所申购的用以参加交易的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人民法院对证券经营机构的交易席位进行财产保全或执行时,应依法裁定其不得自行转让该交易席位,但不能停止该交易席位的使用。人民法院认为需要转让该交易席位时,按交易所的有关规定应转让给有资格受让席位的法人。

  人民法院对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机构的交易席位采取财产保全或执行措施,适用上述规定。

  三、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债券实物代保管处托管的债券,是其自营或代销的其他投资者的债券。当证券经营机构或投资者为债务人时,人民法院如需冻结、提取托管的债券,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查明该债务人托管的债券是否已作回购质押,对未作回购质押,而且确属债务人所有的托管债券可以依法冻结、提取。

  四、交易保证金是证券经营机构向证券交易所缴存的用以防范交易风险的资金,该资金由证券交易所专项存储,人民法院不应冻结、划拨交易保证金。但在该资金失去保证金作用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冻结、划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
通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紧急通知

(1998年7月22日 法明传[1998]213号)

  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7]27号《关于冻结、划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经营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帐户资金等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27号通知)下发后,多数法院执行是好的,但少数法院未能严格执行,有的地区甚至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为保障金融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现就有关贯彻27号通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为债务人的案件,在保全或执行其财产时,首先要指令该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提供可供执行的不动产或其它财产。经查明该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确有可供执行的不动产或其它财产的,人民法院应当先执行该财产。

  二、如无上述可供执行的财产,需要执行证券经营机构或期货经纪机构清算资金时,必须严格按27号通知第一条的有关规定冻结、划拨其自营帐户中的资金。

  三、对未开设自营帐户而进行自营业务的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需采取冻结其在证券或期货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或异地清算代理机构清算帐户内的清算资金措施时,必须十分慎重。只能依法在债务人承担的债务数额范围内予以冻结。同时,依据27号通知第一条的有关规定,必须保障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纪机构的举证权利,如有证据证明上述帐户中的资金是其它投资者的,必须对其它投资者的资金及时解除冻结。

  四、在执行27号通知时,如遇有影响金融和社会秩序安定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暂缓或中止执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