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4:40:21   浏览:92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商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商政办发〔2012〕4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九日




商洛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管理责任,预防各类涉爆案件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安机关负责民爆物品公共安全管理和民爆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监控民爆物品流向。

第三条 市公安局在民爆物品安全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能:

(一)指导各县区公安机关按照《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和中、省、市有关规范性文件开展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

(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全市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规范性文件;

(三)按照上级部署,在全市安排开展民爆物品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

(四)对各县区公安机关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进行督导检查;

(五)指导、参与开展涉爆案件查处和爆炸案件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对中、省、市交办涉爆案件和群众举报案件进行督办和参与调查处理;

(七)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许可职能。

第四条 各县区公安机关在民爆物品安全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能:

(一)开展民爆物品安全监督管理;

(二)制定和落实民爆物品安全管理措施;

(三)开展民爆物品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

(四)进行涉爆案件查处和爆炸案件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查处、打击非法销售、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按照规定对生产、销售民爆物品的企业运输民爆物品进行审批,监控生产、销售民爆物品流向;

(六)按照规定对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资质进行审查,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件,对涉爆单位购买、运输民爆物品进行审批,对爆破作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监控购买、使用的民爆物品流向;

(七)对派出所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和清理整治专项活动进行检查;

(八)对中、省、市交办涉爆案件和群众举报案件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章 管理程序

第五条 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按照下列程序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一) 申请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提供需要实施爆破作业的证明文件、材料,经辖区派出所审查,提交县区公安机关审核;

(二)经县区公安机关审核同意后,进行民爆物品储存库房建设、配备相应的安全员、库管员、爆破员,提供能够证明其符合使用条件的有关材料由辖区派出所审查,在《爆破作业单位审批表》签署意见后报县区公安机关;

(三)对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由县区公安机关在法定时限内核发《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1、爆破作业属于合法的生产活动;2、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民爆物品专用仓库;3、有具备相应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具备国家规定执业资格的爆破作业人员;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5、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爆破作业专用设备;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公安机关应对申请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建立档案,档案一式三份,一份由治安部门存档,一份由辖区派出所存档,一份由申请单位存档。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爆破作业单位审批表;

(二)民爆物品使用单位的申请和使用民爆物品的地点、品种、月使用量及用途说明;

(三)国土部门核发的采矿企业在有效期内的采矿权证复印件、探矿企业的探矿权证和勘探单位地质勘察资质证书复印件;

(四)安监部门核发的非煤矿山采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基本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通过的批准文件和地质勘探单位探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煤炭管理部门核发的煤矿采矿企业《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五)工商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六)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复文件或其他合法使用民爆物品的证明;

(七)法人证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八)安全员、库管员和爆破员许可证和身份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九)县级主管部门批准建设民爆储存库房文件(正式库房)、建设民爆储存(临时)库房选址的审批表;

(十)民爆储存(临时)库房平面图、建筑结构图、安全设施和四址安全距离图、专用储存库房技术防范设施设置情况说明;

(十一)民爆储存(临时)库房验收记录;

(十二)民爆储存库房气象部门的防雷设施验收报告;

(十三)使用单位和公安机关签定的安全责任书;

(十四)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十五)使用单位民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文件;

(十六)使用单位的银行账户证明;

(十七)《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复印件);

(十八)其他材料。

使用单位提供的复印件和有关材料应当由提供单位盖章并加注意见,并对材料的真实合法性负责。

第七条 县区爆破公司(民爆服务队),负责本县区爆破作业,并按照公安部制定的《爆破作业分级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申报审批。

第八条 经批准使用民爆物品的爆破作业单位申请购买民爆物品,应当提交下列有关材料:

(一)《县区民爆物品购买申请表》;

(二)《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副本;

(三)购买的品种、数量和用途、用量说明;

(四)申报时实际库存量。

同时履行下列程序:应先向辖区派出所申报,首次购买民爆物品的,辖区民警要按照批准的库房容量和使用单位申报的用量进行审核,再次购买民爆物品的,辖区民警要实地核查使用单位台帐、电子信息和实际库存,审查无误后由辖区民警和派出所长在《购买申请表》上签署意见,《购买申请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派出所存档,一份报县区公安机关。经县区公安机关对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民爆物品购买许可证》。购买民爆物品实行四级审批制度,由辖区民警、派出所长、治安大队、主管局领导分别按照管理权限签署意见。

第九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凭《爆炸物品购买证》在专营公司购买民爆物品,在民爆物品买卖交付3日内,将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派出所和县区公安机关备案。

第十条 民爆物品运输必须由民爆专用运输车辆按照规定运输。

第十一条 对不具备爆破作业条件的单位,但因生产、经营等活动需要使用民爆物品的,由需要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提出申请,提交有关证明民爆物品合法用途的文件和材料,委托爆破服务单位(民爆服务队)代为提供民爆物品购买、运输、储存和爆破作业,经使用地辖区民警和派出所所长签署意见后,报县区公安局按照程序进行审批,并由使用地辖区派出所进行日常监管。

第十二条 对安监、国土、工信、工商等部门通报的不再符合生产条件、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或停产整顿的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停止民爆物品购买审批,其剩余民爆物品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必须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民爆专用仓库,民爆物品应贮存在民爆专用仓库。长期使用民爆物品的单位要设立正式专用民爆库房,临时使用单位(一般不超过6个月)或流动作业的爆破作业单位可设立临时性民爆库房。设立正式专用民爆库房,应报主管部门批准。正式专用民爆库房和临时性民爆库房应经当地县区公安机关审查同意,方可建库,库房建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准贮存爆破器材。

第十四条 民爆库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公安部发布的《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治安防范要求》(GA837-2009)和《小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规范》(GA838-2009)要求;

(二)爆破作业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在用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包括地面库、可移动民用爆炸物品库、洞库、覆土库)应当按照公安部发布的《爆破作业单位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安全评价导则》(GA/T848)的要求进行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

(三)具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民爆库房的贮存量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储存库的最大储存量不应超过一个月的使用量;

(二)硐室式库的最大容量不应超过10吨;

(三)井下只准建分库,库容量不应超过:炸药一昼夜的生产用量,起爆器材二昼夜的生产用量;

(四)乡镇所属以及个体经营的矿场、采石场及岩土工程等使用单位,其集中管理的小型民爆库房最大贮存量应不超过一个月的用量,最大贮存量应不超过炸药2吨、雷管5千发、导爆管1万米;

(五)临时性民爆库房最大贮存量不超过炸药1吨、雷管2千发、导爆管5千米。

第十六条 民爆正式(临时)库房的设置应按照《爆破安全规程》的要求,结合安全允许距离标准和保护对象的防护等级系数、库房间安全距离标准、库房面积确定核准库存量。库区的布局与道路、消防设施、电器照明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要求。

第十七条 民爆库房的日常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立五双管理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料、双本帐目和双门双锁;

(二)建立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收存和发放民爆物品必须进行登记,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

(三)储存的民爆物品数量不得超过储存设计容量,对性质相抵触的民爆物品必须分库储存,严禁在库房内存放其他物品;

(四)民爆物品的贮存、堆放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五)专用仓库应专人管理、看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仓库区内,严禁在仓库区内吸烟和用火,严禁把其他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品带入仓库区内,严禁在库房内住宿和进行其他活动。

第十八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爆破员、安全员、库管员和押运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爆破作业人员应当经市公安局考核合格,取得《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

第十九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对爆破作业人员进行日常考核,发现不适合继续从事爆破作业或有下列行为的,应当及时报市、县区公安机关依法吊销其《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责令停止从事爆破作业,并由县区公安机关将其列为受控人员。

(一)因违法犯罪受到劳动教养或刑事处罚的;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三)爆破员私自代领、代发爆炸物品的;

(四)因违规、违章涉爆行为被检查发现或警告两次以上的。

第二十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如实记载领取、发放民用爆炸物品的品种、数量、编号以及领取、发放人员姓名;领取民用爆炸物品的数量不得超过当班用量,作业后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当班清退回库;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应当将领取、发放民爆物品的原始记录保存五年备查。

第二十一条 实施爆破作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警戒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在爆破作业现场临时存放民爆物品的,应当具备临时存放民爆物品的条件,并设专人管理、看护,不得在不具备安全存放条件的场所存放民爆物品。

第二十二条 爆破作业单位应当按照其资质等级承接爆破作业项目,爆破作业人员应按其资格等级从事爆破作业。在城市、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设施附近实施爆破作业的,应当向市公安局提出申请。

爆破级别在D级以上的爆破工程,应经有关部门审批,未经审批不准开工。

矿山常规爆破审批不按等级管理,一般岩土爆破和矿山常规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由单位领导批准。

第二十三条 民爆物品使用单位必须按照民爆信息系统规范进行操作,如实将本单位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品种、数量和流向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第三章 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区公安机关和派出所依法对民爆物品从业单位销售、运输、储存、使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安监、国土、工信、工商等部门对各自管理的单位不再符合生产条件要求、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被吊销有关许可证件或停产整顿等处理的应及时通报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及时沟通信息。

第二十六条 县区公安机关应当落实以下管理措施:

(一)向县区党委、政府汇报,落实县区、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和网络;

(二)针对本县区工作特点和突出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研究采取得力措施,使各类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除;

(三)民爆物品使用、购买审批、许可程序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责任明确,措施落实;

(四)分管局(队)领导及专管民警掌握、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对治安民警进行一次涉爆业务和安全管理培训;

(五)每季度对所有民爆物品使用单位购买、储存、运输、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六)每季度对派出所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七)每年对涉爆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按规定期限对涉爆单位和爆破作业人员进行审验;

(八)对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查处、督办、转办,并登记查处结果。涉爆案件、事故倒查责任追究到位。

第二十七条 派出所应当落实以下管理措施:

(一)及时开展辖区民爆物品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

(二)经常组织所民警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三)每月对辖区涉爆单位进行两次检查,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四)消除安全隐患,整改有记录;

(五)每半年对涉爆从业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

(六)对违法违规涉爆案件及时发现和查处;

(七)对有非法制造、买卖、使用爆炸物品历史的重点人员建立档案,并跟踪管理;

(八)对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查处,并登记查处结果。

第二十八条 派出所包片民警应当落实以下管理措施:

(一)在片区开展民爆物品专项安全检查和清理整治活动;

(二)学习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三)对片区涉爆单位每次申报进行检查,实地核查库存、使用记录和台帐,检查内容、方法规范并有记录;

(四)结合检查对涉爆从业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五)对片区涉爆重点人员掌握情况,并跟踪管理;

(六)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并向所领导汇报。

第二十九条 县区公安机关和派出所日常监管内容:

(一)落实民爆物品从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对本单位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的制度;

(二)督促落实民爆物品从业单位依法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治安保卫人员,设置技术防范设施,防止民用爆炸物品丢失、被盗、被抢;

(三)督促落实民用爆炸物品从业单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民爆库房管理制度,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监督民爆物品从业单位按照规定建立民爆物品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民爆物品领取登记制度,按规定保存领取登记记录,如实将本单位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民爆物品的品种、数量和流向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

(五)对违反规定购买、储存、使用民爆物品或者实施爆破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按照规定予以处罚,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许可证;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六)对违反规定未经许可购买、运输民爆物品或者从事爆破作业的,责令停止非法购买、运输、爆破作业活动,按照规定予以处罚,并没收非法购买、运输以及从事爆破作业使用的民爆物品及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七)对违反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民爆物品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对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民爆物品,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管理责任

第三十条 各县区公安局(分局)局长是民爆物品安全监督管理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局长是主要责任人,治安大队长和派出所所长是直接责任人。

第三十一条 各县区公安局(分局)每年与治安大队长和派出所所长签定本年度民爆物品安全管理责任书,派出所所长和责任区民警签定管理责任书,派出所和责任区民警与辖区居民、使用单位签定不非法制造、储存、购买、运输、使用民爆物品责任书。对没有逐级签定责任书的县区公安局(分局),由市公安局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二条 除中、省、市安排部署外,各县区公安局(分局)每季度要自行安排一次民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每年11月到下年度春节前,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未按期开展工作的,由市公安局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三条 各县区公安局(分局)治安部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区公安局(分局)安排,制定民爆物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管辖的涉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各派出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涉爆案件进行查处。对没有按照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检查不彻底,涉爆案件查处不到位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四条 各派出所按照要求对辖区民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管辖的涉爆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涉爆案件进行查处。对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工作,检查不彻底,涉爆案件查处不到位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对派出所领导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五条 对辖区存在非法制造、销售、储存、使用、运输民爆物品的案件,派出所和辖区民警不掌握,未及时打击处理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派出所主管领导和辖区民警通报批评;对辖区民爆物品管理混乱存在严重问题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派出所领导和辖区民警政纪处分;对县区民爆物品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问题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给予治安部门负责人政纪处分。

第三十六条 对不按照规定进行管理或因监管、收缴工作失职,乱审批、乱发证导致发生民爆物品爆炸、被盗等责任事故的,由市公安局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给予有关责任人政纪处分。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对督办、转办和群众举报的涉爆案件、事故隐患未及时组织人员查处,由县区公安局(分局)根据情况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因未及时查处案件,导致发生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对非法制造、销售、储存民爆物品的案件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5月20日起施行,至2017年5月19日废止。2007年3月9日起施行的《商洛市公安机关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于2012年5月20日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
工作机构: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现就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工作
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由企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本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国家对企业工资水平进行宏观指导和调节。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就是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主要内容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和制度要求,定期对各类企业中的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价位,向社会发布,用以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关系,调节劳动力市场价格。
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有利于政府劳动工资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由直接的行政管理,转为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指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分配,为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工资关系,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水平,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客观的市场参考标准,减少供求双方的盲目性,提高劳动者求职的成功率和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整体效率;有利于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调节地区、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使劳动力价格机制与劳动力供求机制紧密结合,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重要意义,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工作目标
总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广泛覆盖各类职业(工种),国家、省(自治区)、市多层次汇总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使之成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目标是:(1)建立规范化的信息采集制度,保证统计调查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2)建立科学化的工资指导价位制订方法,保证工资指导价位能真实反映劳动力价格,并体现政府宏观指导意图;(3)建立现代化的信息发布手段,使工资指导价位直接、及时、便捷地服务于企业和劳动者。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和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建立。总的安排是,1999年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不含拉萨)进行,省、自治区还可选择1至2个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参加,2000年扩大到100个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城市,2001年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中心城市全面建立。
三、工作规则
(一)制定工作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我部的总体部署,制定本地区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工作规划,确定本地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的实施步骤和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工作规划报劳动保障部备案。
(二)按部颁规定进行基础数据的统计调查。
数据资料的采集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为了保证统计调查的规范和统一,各地要严格按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和制订方法》(附后,以下简称《工资价位调查方法》)以及我部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劳社部函〔1999〕178号)的要求进行统计调查,职业(工种)要按国家的职业分类大典和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确定,使收集的数据资料准确、真实、具有可比性。
(三)统一工资指导价位的制订和发布工作。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要在对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高位数、中位数和低位数必须按照《工资价位调查方法》规定的办法确定,以保证工资指导价位在不同地区之间具有可比性。
工资指导价位应在每年6月底以前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发布采用文件、资料等形式。工资指导价位要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专项公布,有条件的城市,要输入计算机,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布,供企业、劳动者和其他需要者查询。
(四)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工资指导价位发布后,要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企业和劳动者等方面的反映,以对工资指导价位的作用、科学性和代表性等方面进行正确评价,不断修改、完善工资指导价位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四、组织实施和工作要求
劳动保障部统一领导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劳动(劳动保障)厅(局)负责本地区制度建设,组织和指导所属中心城市开展工作;中心城市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要求是:
(一)要将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作为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各地区要根据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把工资指导价位与工资指导线、企业内部分配改革等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使工资指导价位真正服务于企业。
(二)要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工作,作为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结合点,作为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统筹安排,使劳动者就业、企业用工和工资分配形成有机的整体。
(三)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等手段,大力宣传工资指导价位,让企业、职工、求职人员、职业介绍机构等广为了解,切实发挥工资指导价位对企业工资分配和劳动者就业的指导作用。
(四)各中心城市要在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后10日内,将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一式5份报我部劳动工资司备案。35个大中城市还要将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和工资价位调查基础数据、资料通过信息网络报我部。
附件:1.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和制订方法(略)
2.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调查表(略)



电力工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设备国际竞争性招标暂行办法(废止)

电力部


电力工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设备国际竞争性招标暂行办法
1997年2月15日,电力工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电力工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采购的国际竞争性招标(以下简称“国际招标”)、投标行为,保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公平竞争,确保采购工作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和国际贷款机构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电力工业各单位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采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土建工程、技术和服务,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际招标和投标都必须遵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符合电力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国际贷款机构规定的国际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方法,坚持公平、公正、科学、准确、保密的原则,防止任何形式的人为干预。
第四条 鼓励并支持国内制造厂商和企业积极参与竞争,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选用国产设备和国内投标商。

第二章 招评标工作程序
第五条 根据有关规定,只有在国家审批部门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在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前原则同意招标的项目,并且中外双方已经签署贷款协议或经贷款机构在签署贷款协议前同意提前招标,才能开展对外招标工作。
第六条 成立电力工业国际招评标审查领导小组,负责国际招评标的领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电力工业国际招评标审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七条 大型电力项目成立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接受电力工业国际招评标审查领导小组的领导。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负责审查初评报告,协调和解决评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须经电力工业国际招评标审查领导小组批准并在其指导下,对招评标工作实行全过程领导。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一般由采购单位(项目法人单位或项目实施机构)、项目的主管部门、国内主要投(融)资方,以及设计主管单位和招标代理机构的主管项目领导组成。
第八条 招标工作由采购单位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承担。采购单位有权根据有关规定,通过竞争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并签订委托合同。
第九条 采购单位负责组建评标工作组。评标工作组由项目的国内主要投(融)资方或实施机构、设计部门、招标代理机构等单位及其所聘请的技术、商务、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该机构由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审批,接受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的领导。
第十条 招标文件经电力设计主管单位审查后报电力工业部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和贷款机构批准。电力部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负责招标文件的初审和转报工作,按照《机电产品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须进口的配额、特定和登记产品的有关进口手续。
第十一条 合同签订前由采购单位根据采购内容报电力部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或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办理合同审批和进口手续后,才能正式对外签订合同。
第十二条 贷款协议和转贷协议签订后才能签订采购合同。

第三章 招标文件的编制
第十三条 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的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按贷款机构招标文件范本编制,其他金融组织和政府贷款项目参考上述范本编制。
第十四条 招标文件中,对设备制造商的业绩要求既要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又要结合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有水平。
第十五条 招标文件的技术部分应委托有资格的专业设计院(所),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初步设计、预设计)原则及电力工业和贷款机构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制,技术性能指标编制尽量与国产成熟设备性能相结合。
招标文件应严谨、准确,文字要简洁;英文译本必须经具有副译审以上职称的人员严格校对、把关,中英文本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第十六条 招标文件经国家有关部门和贷款机构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

第四章 招 标 代 理 机 构
第十七条 招标代理机构是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具有对外招标权和签约权,具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国际采购经验,接受采购单位委托,进行招标活动的专门代理机构。
第十八条 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工作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组织招标的具体活动;
(二)要求采购单位和投标人提供招、投标的有关资料;
(三)依据招标文件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预审或后审;
(四)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招标代理费;
(五)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 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工作中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
(二)接受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的领导;
(三)维护采购单位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四)受采购单位委托编制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
(五)向合格的投标人出售招标文件;
(六)协助采购单位做好招标采购的全面保密工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提供涉及招标采购机密的有关情况;
(七)不得以任何形式为外国厂商提供与招标机密有关的咨询服务;
(八)接受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凡发生违纪事件者,给予警告、取消代理资格的处罚。

第五章 评标及授予合同
第二十条 评标应以招标文件为依据,严格按照贷款机构的采购导则规定,坚持公平、公正、科学、准确、保密的原则,对投标商的投标文件进行综合评定。
第二十一条 开标前由采购单位组织有关人员拟订评标管理办法。该办法应明确规定评标办法、工作程序和时间表,经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审核。
第二十二条 评标应在开标后十日内进行。评标工作组对各投标商的投标书就技术和商务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其质量、性能、价格、交货期、付款条件、售后服务和投标商资信情况等因素,提出初评意见供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评审。
第二十三条 根据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的决定,评标工作组对进入短名单投标商的投标文件进行详评,推荐首选中标商和备选中标商,经项目招评标领导小组评审后报电力工业国际招评标审查领导小组。
由招标代理机构将电力工业国际招评标审查领导小组审查同意的评标报告送国家评标委员会评审、批准。
国家评标委员会批准评标报告后,由招标代理机构送贷款机构审查,确定中标厂商。
第二十四条 招标代理机构凭贷款机构的批准函向中标厂商发出中标通知书,并与采购单位一起与中标厂商进行合同谈判。
第二十五条 合同谈判应根据招标文件和投标书的内容进行,不得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或变更。
第二十六条 项目的技术、设备、土建和咨询服务合同签订并报送贷款机构审查批准后,合同生效。

第六章 招评标工作纪律
第二十七条 招评标工作应严格遵照《关于利用国外贷款项目在招标、评标及采购中严格遵守外事纪律的通知》办理。
第二十八条 在招评标和合同谈判过程中,参与招评标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投标人暗示、索取、收受回扣和好处费。
第二十九条 参与招标活动的有关人员及其所在单位不得参与本项目的投标。
第三十条 在评标期间,有关人员不得擅自到投标人公司、工厂等处参观考察。
第三十一条 对于参与招评标工作的人员,凡发生违纪事件者,由当事人的管理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通过执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