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2:45:09   浏览:80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条例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7年元月21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保护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治环境污染,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是指五台县和繁峙县境内的东台景区、西台景区、南台景区、北台景区、中台景区、清凉景区、台怀景区、怀南景区、秘魔景区、九龙岗景区、草甸自然保护区等经国家批准划定的共376平方公里的区域。
第三条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以及进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经营者和旅游者,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应坚持全面规划、防治结合、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及忻州地区行政公署应加强对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并给予必要的投入。五台县和繁峙县人民政府应对本县境内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将本县境内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措
施确保本县境内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其所收取的资源保护费应当主要用于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污染防治。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规划,并监督实施。忻州地区行政公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监督五台县和繁峙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县境内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七条 五台县和繁峙县人民政府,应加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植树种草工作,提高景区植被覆盖率。
第八条 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不得进行对景点环境有损害的一切生产、开发、建设活动;未经省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新建宾馆、招待所;商业网点及其他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必须符合规划要求。

第九条 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禁止毁林毁草、开山取石、挖土采沙、开矿冶炼、建炉锻烧、改变水系等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活动。
第十条 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开发建设的项目,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已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经治理仍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迁出或拆除。
第十一条 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应按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十二条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应建设和完善污水排放系统和污水净化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放污水超过规定标准的,应进行净化处理。向污水排放者提供污水净化处理服务的,应收取污水净化处理费用。
第十三条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燃煤锅炉必须采取消烟、除尘措施,烟尘排放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区域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安装的锅炉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其烟尘排放设施必须按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已安装使用锅炉的烟尘排放设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证;不合格的,应限期治理。
第十四条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旅游设施集中的景区,应推行联片供热、电热等供暖方式。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营业炉灶必须采用型煤、液化气、电等清洁燃料。禁止直接燃用原煤。
第十五条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各景点停车场,由风景区人民政府按照风景区总体规划设置。配有专用游览车和非机动游览车的景区,禁止其它机动车入内行驶。
第十六条 禁止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各景点规定的保护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焚烧树叶及其他杂物。
第十七条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应按规划设置固体废物堆集点,生活垃圾推行袋装,实行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置。禁止在景点随意堆放倾倒固体废物和丢弃塑料袋、易拉罐、纸屑等废物。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景点使用高音喇叭或其他方式造成高噪声污染。
第十九条 禁止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捕猎和违法采集、销售国家以及本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一条 拒绝、阻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月2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哈政办发(2004)6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哈尔滨市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五月十一日



哈尔滨市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果,促进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要求,以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提高城市品位、营造良好环境为目的,采取市、区、街联动,政、企、民共建方式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整治任务,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为民工程”,推动环境整治向贴近群众生活领域延伸。一是实施背街背巷改造工程。改造利民街、南新街和学院路等50条土路,进行标准建设铺装,配套建设路灯、排水等设施,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综合改造透笼街等37条影响通行的三、四类街路,优化背街背巷街路环境,提高通行能力;铺装60条破损严重的街路人行步道,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二是实施庭院建设工程。对民生、新乐和华山等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小区进行区域性整体整治改造;采取区企共建方式,大力推进老工业基地企业家属区庭院环境建设,清理乱堆滥放,整饰楼体立面和平改坡,整修街路;选择较大空间辟建居民休闲广场,完善健身休闲设施,建成融多个居民庭院于一体的环境质量较高片区。继续推进拆棚还绿,拆墙透绿和拆违辟绿,实施庭院硬铺装、绿化、彩化和设施配套建设,改造庭院280个,建成达标庭院160个、景观庭院100个,精品庭院20个,创建安静小区30个,提高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三是实施社区广场建设工程。结合全市棚户区改造和拆棚还绿,在新建小区和建筑密集的旧城区辟建保障、建文等10处各具特色的社区广场,增加绿量和体育健身设施,为群众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空间。四是实施无灯街改造工程。结合市政土路和背街背巷改造,对延兴街等50条无灯街安装路灯,方便群众夜晚出行。五是实施城区夜晚亮化规范管控工程。加强路灯、景观灯和楼体灯饰管护,确保亮灯率达到95%以上,提高亮化水平。

  (二)实施特色建筑周边和重要部位综合整治,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一是实施中央大街辅街区域环境整治改造。突出欧陆风情,对中央大街辅街区域重点街路进行环境建设和生态整合,对临街商服进行业态整合,突出街域经济特色。整修、刷新和亮化临街建筑,清理、规范牌匾广告,对架空线网实施电缆化改造,消除视觉污染;拆除道路边石,高标准铺装人行道,安设欧式庭院灯,与中央大街有机衔接;在与主街接壤部位布设雕塑小品和立体绿化景观,促进区域性环境整体改观。二是实施索菲亚教堂二期改造建设。拆除教堂北侧部分原有建筑,整治周边环境,整修、整饰教堂建筑,提升教堂区域景观品位。三是实施犹太会馆周边环境整治。拆除会馆周边部分遮挡景观建筑设施,建设会馆周边广场并进行绿化,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会馆建筑进行修缮、整饰,实施高标准亮化,建成具有犹太风格的特色旅游景观。四是实施清真寺周边环境整治建设。结合拆除空间,高标准规划,采用伊斯兰传统建筑,园林设计理念,辟建绿化和休闲设施,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阿拉伯世界广场。五是实施靖宇大街步行街建设。以保护、弘扬中华巴洛克建筑和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为主线,结合景阳街至七道街路段及周边区域部分路段整治改造,按照修旧如旧要求,展示原有建筑的文化特色,实施楼宇和橱窗灯饰亮化,布设人文景观雕塑,优化交通布局,建成突出哈尔滨历史特色的步行街。六是实施哈尔滨火车站广场立面环境整治改造。对站舍及周边楼体建筑立面进行整饰、改造,清理,规范楼体广告,规划、调整广场动静态交通环境,营造良好窗口形象。七是实施“731”博物馆周边环境整治。结合黄海路改造,对“731”博物馆周边进行整治,拆除有碍观瞻建筑和私搭滥建,整饰主体建筑,辟建广场,增设纪念性雕塑,实施绿化、彩化和亮化。

  (三)实施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城市新靓点。一是实施新阳广场整治改造。整修、整饰广场周边建筑,实施高标准灯饰亮化,清除杂乱线网,沿广场环岛布设绿化景观,与中央大街景观相协调,形成层次分明、布局新颖的特色广场。二是实施欧罗巴风情街区建设。建设道里西九至西十一道街欧罗巴国际广场,完成已拆除区域欧式建筑建设,形成与中央大街相得益彰的欧罗巴风情街区。三是实施巴黎特色广场建设。高标准规划动力广场南侧区域,弘扬工业文化主题,以“三大动力”为背景,布设雕塑和绿化景观,促进老工业基地企业周边环境整体改观。四是实施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周边环境整治。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对会展中心周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改造辐射街路两侧临街建筑物、构筑物屋顶外型,整饰、刷新楼体,整饰工地围墙,整修破损道路,规范牌匾广告,实施绿化、彩化和亮化,使其成为展示哈尔滨形象及经贸成果的重要窗口;同时对东起嵩山路、西至华山路、南起长江路、北至黄河路的围合区域实施道路、绿化、路灯等多项内容环境综合整治,形成特色景观区域。

  (四)实施沿江风景线绿化、彩化,提升旅游观光环境品位。实施松花江南岸顾乡公园至景阳街段风景线绿化提档升级整治。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根据松花江堤防地貌,以营造旅游观光特色景观长廊为内容,结合堤防空间和沿江水域,采用现代园林艺术理念,实现高标准、高品位规划设计。二是打造绿化景观精品。按照求精求美原则,选用优良乔灌木等植物,建成树、篱、草、花相间、纹样灌木高低错落的特色景观。三是建设各类配套设施。结合沿江游览休闲功能,配套建设休闲椅、庭院灯饰、健身路径、卫生设施和景观小品,形成风景宜人、功能完备的旅游休闲风景观光带。

  (五)实施道路提档升级,建成一批风格各异的景观街路。一是实施城乡路和埃德蒙顿路景观街路建设。对城乡路零公里至康安路段街路进行综合整治,精心打造绿化景观,粉刷、整饰临街建筑,规范、整顿牌匾广告,采用新型节能灯具实施楼型轮廓灯亮化,使之成为白天景色宜人、夜晚靓丽多彩的入城第一街。二是实施和平路、“三大动力”支路景观街路建设。按照原有风格对亚麻厂、量具厂等老建筑及临街其它建筑进行整饰、刷新和提档亮化,对分车带绿化、两侧人行道和边石进行升级改造,布设景观小品。三是实施印度风情街路建设。引进外资,选择适宜街路,按照印度风情对街路平立面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建成具有印度风格特色的景观街。四是实施果戈里大街二期环境整治。继续对果戈里大街马家街至一曼街路段及霁虹广场实施整治改造,全面提升果戈里大街环境档次。五是实施高丽风情街续建工程。对安埠街至公滨路160米路段实施续建,拆除占道设施,清除残土垃圾,铺装入行步道,形成完整的民族特色街路。六是实施油坊街景观街路建设。结合哈利路亚教堂广场扩建改造,拆除遮挡景观的建筑和实体围墙,整修车行道,整饰建筑立面,铺装人行道,更新路灯,绿化提档升级,改造居民庭院,形成与教堂景观和谐的景观街路,七是实施红旗大街景观街路续建。对淮河路至东直路段分车带和两侧绿地进行提档升级,栽植纹样灌木绿篱,重新铺装人行道,整饰临街建筑,规范牌匾广告,形成完整统一的景观街路。八是实施松北一路景观街路建设。结合松北区规划,清理、拆除临街占道及有碍观瞻建筑,整饰建筑立面,规范牌匾广告,实施灯饰亮化,采取有开有合、以点带线、阶段变化、雕塑点缀的方式进行绿化景观建设,改造排水管线,铺装人行道,更新路灯,形成高绿量、多色彩景观街路。九是实施买卖街商业特色街路建设。对石头道街至透笼街段进行重点改造,拓宽道路,更新路灯,规范临街店面、牌匾,整饰、亮化沿街楼体,形成高品位的商业特色街;对森林街至石头道街和透笼街至工厂街路段进行道路综合改造,改善交通环境,恢复老街风貌。

  (六)实施绿化景观建设,美化城市生态环境。一是实施电塔街、哈平路街路绿化景观建设。利用道路中间和两侧建设以绿篱、灌木及乔木为主、花草点缀的大型绿化带,增加绿量。二是实施月牙街、中宣街绿化升级改造建设。补植断空景观树木,栽植草坪和纹样灌木绿篱,铺装中宣街人行道,整饰临街建筑,规范牌匾广告,形成高品位景观街路。三是实施菊花观赏景园建设。以香坊公园为基础实施菊花园建设,培育、布设130多个品种、300多种造型、20余万盆观赏菊花,打造东北地区品种较全、数量较多、品位较高的菊花博览园。四是实施江湾地区市民公园绿化景观建设。结合松北区改造建设,铺装道路和绿地甬路,实施绿化、彩化,设置人文景观小品和灯饰景点,营造充满现代气息的区域环境。五是实施202国道绿化建设。对202国道两侧实施剪形植物和绿篱、草坪、行道树相结合的绿化建设,构筑北大门绿色通道。

  (七)实施灯饰亮化工程,塑造夜晚城市景观。一是实施桥体灯饰景观建设。采用先进光源和节能灯具,打亮电塔桥等5座立交桥和过河桥桥体轮廓与桥下空间;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在适宜桥体上设置通透式硬管霓虹灯,形成彩龙卧波灯饰新景观。二是实施红军街、友谊路临街建筑楼形轮廓景观建设。采用不同特点的新型硬管光源,对红军街哈站广场至花园街和友谊路地段街至松花江公路大桥两侧临街建筑楼体进行楼型轮廓灯亮化改造,勾勒建筑楼体轮廓,打造层次清晰、高低错落、展示楼宇风貌的亮化景观街路;同时在沿线绿地,广场、游园和景园等处布设各具特色的灯饰景观,烘托楼型灯饰景观街路的亮化氛围。三是实施商业区橱窗亮化。选择中央大街、西十二道街、靖宇街景阳街至七道街段、东大直街红军街至龙江街段等商业繁华区域路段的橱窗,运用不同光源实施内光外透亮化,使橱窗达到整洁干净、美观大方、品位高雅、亮丽多彩。四是实施工地围墙亮化。采用装饰灯、霓虹灯等特色灯具,对主干街路在建工地围墙进行亮化,消灭亮化暗区,并与街路亮化效果保持一致。五是实施便民街路导向标志亮化。对已建成景观街路和商业密集区,旅游景观区周边街路,增设具有指路导向功能的便民灯饰标志牌,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构筑文明城市靓丽风景线。六是规范实施牌匾广告亮化。对主干街路和重点部位临街牌匾广告进行灯饰亮化整顿,组织商家对店面牌匾广告进行统一亮化升级改造,与灯饰景观伺步开启关闭,消除无灯饰牌匾广告。

  (八)推进畅通工程,确保道路通行顺畅。一是实施交通信号改造工程。增设交通信号灯50处,增设、更新各类交通标志1099个,对花园街、北环路、学府路和宣化街4条路段布设交通信号区域控制系统,完善道路交通信号指示功能。二是实施交通标线和路口渠划工程。施划交通标线251万延长米,增设防撞桶50个,更新学府路交通隔离护栏10000延长米。三是实施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在内环、二环等10个路段和路口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在一曼街、李范五花园转盘设置电视监控设施。四是实施公交站务设施和车辆更新改造工程。辟建公交停车港湾50处,更新公交车辆120台,整治公交车始发和终点站点周边环境,辟建停车场,规范静态交通秩序。五是实施便民公交站亭工程。在主干街路和繁华部位选择80个公交站点,设置造型美观的灯饰公交站亭,方便市民换乘,美化街路景观。

  (九)实施出城口综合整治,优化城市窗口形象。重点对京哈、哈阿、机场路3个公路出城口区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清除道路两侧积存的垃圾,拆除有碍观瞻、私搭乱建房屋及构筑物,整修、整饰临街破损建筑楼体和围墙,实施绿化,整修人行道。采用现代光源和灯具在出城口布设迎宾灯饰景观,亮化临街建筑,提高出城口窗口部位环境质量和夜晚照度,达到设施完好、整齐、洁净、亮丽。

  (十)实施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一是实施环境卫生整治。结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和季节特点,组织开展治脏、治乱专项整治,彻底清理市区街路、绿地、广场、居民区内积存的污冰堆、炉灰堆、垃圾残土堆、空中垃圾等;整治松花江南岸滩涂和马家沟河两岸环境卫生,不留脏乱死角;加强对垃圾转运间及周边区域的环境监控,减少污染源;重点街路实施水冲洗作业,提升城区环境质量。二是实施环卫设施硬件建设。结合道路改造增加街路果皮箱;利用集中供热拆除大烟囱和锅炉房空间,选择适宜区域设置垃圾压缩间,取代影响城市形象的垃圾转运间。坚持市区联动、先易后难、拆一还一的原则,实施公厕追缴还建改造工程,追缴还建已拆除公厕,续建停建公厕,缓解市民入厕难问题。三是实施街路容貌整治。以净化环境容貌为内容,加大对乱贴乱画、乱扯乱挂、乱堆乱放行为的清理整治力度,从严查处违规行为,有效根治“六乱”现象;对主干街路两侧人行道上立柱广告、杆体上灯箱广告、楼体上大型广告及商服牌匾进行统一清理规范,对影响城市容貌、阻碍交通的依法予以清理,消除视觉污染,优化空间环境。四是强化早夜市管理。以满足群众需求、改善交通和卫生环境为内容,继续规范、整顿早夜市,加强管理,做到按时开市、撤市,周边无外溢,交易秩序良好,环境整洁。五是强化街面秩序管控。继续推进街面秩序整治,取缔占道经营和马路修车、洗车、空车配货等违章行为,提高街面环境管理水平。六是加强基建工地和占挖道现场施工及周边管理。整治基建工地周边环境,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加强垃圾残土密闭化运输管理,从严查处乱卸残土和拉运残土沿街撒落行为。针对今年城区道路开挖量大的实际,加大对施工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清除施工现场挖掘弃土,对道路及时复旧。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5月10日至6月10日):结合迎接“哈洽会”召开,抢在雨季前重点组织实施“为民工程”。全面进行土路改造、无灯街路灯建设、背街背巷铺装和出城口环境整治等,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强力推进中央大街辅街区域综合整治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形成一批环境整治新靓点。

  第二阶段(6月25日至7月25日):结合迎接“哈夏音乐会”召开,全力组织实施重要广场、社区广场和居民庭院改造等,积极开展绿化提档升级,辟建新的绿化景观,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娱乐场所和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休闲氛围。

  第三阶段(7月26日至9月30日):结合迎接国庆节,加大景观街路、灯饰化建设和重点整治工程项目推进力度,按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质量标准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全面完成各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搞好验收和建管交接,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和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健全环境综合整治组织领导,形成上下顺畅的指挥系统,充分发挥市整治办和各牵头部门的综合协调、监督指导和信息反馈作用,广泛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典型。

  (二)强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作用,定期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对整改不积极和不彻底的,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开曝光,促进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同时从源头抓起,建立健全规划论证审批机制,搞好环境整治项目审批;认真执行新建楼体、新设牌匾广告灯饰亮化同步审批制度,搞好监督实施。

  (三)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组织工程质量,工程监理专业人员落实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检查责任,决不允许施工质量不合格施工队伍进场,对建筑材料实施严格入场检查,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优良。同时对新建项目及时组织建管交接,落实管理责任,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四)实行目标管理。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行档案式管理,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项管理规范化。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环境综合整治系统目标管理体系。

  (五)拓宽筹资渠道。坚持“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谁投资”的原则,积扳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建,实施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综合整治资金。各区也要增加财政投入,对环境综合整治资金实行专项管控,合理使用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保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

  (六)开展管控竞赛。以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延展管控范围为内容,开展街路环境卫生、灯饰亮化管理、街面秩序管控、早夜市规范管理和街路容貌管控等5项竞赛活动,由市整治办牵头,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适时出台竞赛活动方案,强化各项管控标准和日常检查评比,促进各项管理工作明显提高。

  附件: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表格1:2004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
http://www.harbin.gov.cn/hrbzfw/hrbnews_zb/display_form.php?formid=52


兰州市蔬菜基地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兰州市蔬菜基地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1986年12月28日甘肃省兰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1987年1月20日甘肃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 1995年7月7日兰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1995年
9月23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1995年10月13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了确保蔬菜生产基地的稳定,搞好城市蔬菜供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蔬菜基地,是指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和规划确定发展蔬菜新基地的耕地。

第三条 蔬菜生产基地的布局和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本着郊区为主,农区为辅,市场调剂,保证供应的方针安排。
第四条 蔬菜生产基地的管理作为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蔬菜生产行政管理部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实行市长负责制。
第五条 蔬菜生产基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管理。
蔬菜生产基地分为长期保留和严格控制征用、占用两个类区,各不少于五万亩。
第六条 下列长期保留的蔬菜生产基地必须绘制详图,实地标定,逐块登记造册,并由市人民政府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一)城关区雁滩乡政府东西干道以北的菜地二千亩;
(二)城关区青白石乡东起砂金坪,西至乡政府,南起黄河北岸,北至铁路的川区菜地一千二百亩;
(三)七里河区崔家崖乡的菜地三千五百亩;
(四)七里河区彭家坪乡的坪台菜地四千七百四十亩;
(五)七里河区西果园乡、黄峪乡、花寨子乡的坪台菜地五千二百亩;
(六)安宁区安宁堡乡的川区菜地二千三百九十亩;
(七)安宁区河湾村的菜地九百五十亩;
(八)西固区范坪菜地一千亩;
(九)西固区方地,东起环形铁路,西至兰州炼油厂东墙根,南起兰化公司动力厂,北至十一号环形路的菜地一千亩;
(十)西固区下车、下川,东起504桥,西至新城桥,南起兰青公路,北至黄河岸的菜地一千五百亩;
(十一)西固区何家庄,东起干沟,西至变电所,南起青石台,北至红星厂家属区的菜地四百二十亩;
(十二)西固区青春村,包括铁路南北的两片菜地五百亩;
(十三)西固区柳泉乡的大坪菜地一千七百亩;
(十四)榆中县和平乡的川区、坪台菜地八千亩;
(十五)榆中县夏方公路两侧川区菜地七千八百亩;
(十六)榆中县定远乡的菜地二千七百亩;
(十七)皋兰县忠和乡的川区菜地一千亩;
(十八)皋兰县石洞乡的川区菜地二千四百亩;
(十九)红古区平安乡的川区菜地三千一百亩;
(二十)红古区河嘴乡、花庄镇的川区菜地三千亩。
第七条 长期保留的蔬菜生产基地,除国家新建、改建、扩建重点项目和按城市规划进行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给排水工程等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征用、占用或改变使用性质。
长期保留的蔬菜生产基地,不准果菜间作,已有的果菜间作面积,应采取果树自然淘汰的办法逐步缩小。
第八条 严格控制征用、占用的蔬菜生产基地应当绘制详图,实地标定,逐块登记造册。
第九条 长期保留和严格控制征用、占用的蔬菜生产基地,确需征用、占用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并征得蔬菜生产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办理手续。
第十条 经批准征用、占用的蔬菜生产基地,用地单位和个人必须向市蔬菜生产行政管理部门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批准缓、减、免缴。凡未缴纳者,土地管理部门不得办理用地手续和土地使用证。
第十一条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征收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必须用于新菜地开发建设和老菜地改造。财政、审计部门对其征收、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实行监督。

第十二条 征后暂未使用的菜地,由县(区)蔬菜生产行政管理部门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后继续种菜,建设需要时无条件交还;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报请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第十三条 合理规划和积极开发建设新菜地。征用、占用蔬菜生产基地,应按“占一还三”、“先补后占”的原则安排补充,逐块登记造册,确保常年蔬菜生产基地面积不减少。
第十四条 蔬菜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必须种菜。任何乡、村和承包人,不得撂荒,不得毁坏,不得私自转让、租赁或者以折资入股、联营联办等形式改作他用,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将菜地以杂地、荒地等名目征用。
第十五条 承包户造成菜地撂荒,经过教育,在限期内仍不还耕种菜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收回承包菜地,或每年每亩征收五百元至六百元的菜地荒芜费,用于扶持发展蔬菜生产;毁坏或改作他用的,责令限期修复或收取补偿费。并收回承包菜地。
第十六条 凡不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擅自占用或以不正当手段征用菜地,以及准予临时占用但逾期未恢复种菜的,分别采取以下办法处理:
(一)收回承包菜地,并拆除地面建筑物,没收非法所得;
(二)按其对蔬菜生产的影响程度赔偿损失,可予以罚款,并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三)已经占用无法收回种菜的,责令限期补办手续,补缴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逾期不办理手续不缴纳基金者,每年每亩处以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第十七条 在蔬菜生产基地附近,严格控制建设有污染的工程项目。确需建设的,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做到防污设施与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已造成污染的工程项目,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
限期治理。
蔬菜生产基地内不准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其他化学物品,不准倾倒、排放有害的废渣、废水、废气。违者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第十八条 对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及保护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积极检举揭发和制止乱占、毁坏蔬菜生产基地的各种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和市蔬菜生产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每年对本办法的执行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
第二十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12月28日兰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1987年1月20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兰州市蔬菜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1995年10月13日